
2025年10月9日这天,上海的天很闷,证券圈的微信群突然炸了锅——一条消息蹿红:“中芯国际A股的两融折算率,归零了。”有人把手机拍在桌上:“这不是说砍断大家的融资路子?”楼下小饭馆老板娘听说了,嘴里叼着牙签反问:“啥意思?大户又割我们韭菜?”
微信上的段子手立马上线:“刚还70%呢,今天直接归零,这变脸速度比高铁还快。”有人发了张截图,前一天两融折算率还是满格,今天一夜“蒸发”,像是被谁在后台悄悄按了个delete键。没人笑得出来,毕竟这不是小数目,是真金白银的事。
沪深交易所的规定其实很早就挂在官网了——A股只要市盈率大于三百或者负数,券商就得把折算率砍成0%。有点像进门要测体温,超过就不让进,不管你是不是大佬。许多人平常不在意,真落到自己头上才后知后觉。
展开剩余70%“那是不是要被强制平仓?”有人在群里问。券商的老哥跳出来:“理论上不会,维持担保比例只要在130%以上,没人会动你,但你想再融资就别想了。”这话说得明白,留了条活路,但气氛依旧紧张——毕竟明天会不会突然再有新消息,谁也不知道。
港股市场呢?风向不一样。赵姓基金经理在朋友圈发了个长文:“港股的折算率券商说了算,不像A股有统一要求,高市盈率、亏损企业也能拿来当抵押。”他举例,华虹半导体在富途能做到50%,老虎证券甚至能上60%,哪怕市盈率炸裂。还有康方生物,明明亏损,依然能撑到80%。这不是漏洞,是市场风格——宽松,灵活,风险自负。
有人在群里自言自语:“A股像个管家,什么都要规定好,港股像个放养的家长。”有趣的是,很多人其实搞不清楚“做多初始保证金率”和“两融折算率”的区别,只知道数字越低自己越危险。
2025年这波调整,比起过去的温水煮青蛙,像是一脚踹门。有人说这是监管的无奈,怕杠杆风险积累太多;有人觉得是市场的自我保护,跌起来能防止多杀多。事实可能两者都有,也可能都不是,毕竟没人能看穿监管层的心思。
再说回中芯国际,这家公司2025年的故事比股价还跌宕,技术、政策、估值、情绪,缠成一团麻。谁都想问:明天会怎样?可惜没人能给答案,只能一边盯着屏幕上蹦跳的数字,一边琢磨下一步棋。
有个“段子王”在评论区留下一句话,半真半假:“今晚睡不着的,不止你一个。”谁都明白,这局还没完,明天还会有新消息。楼下小饭馆的老板娘收摊前又问了一句:“你们这些炒股的,心脏都挺大啊?”
发布于:江西省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